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毕业论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毕业论文 > 正文

全讯新网官网

2022-03-01 23:03 

全讯新网官网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注释与参考文献标准

一、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区别

注释采用脚注的形式,并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每页重新编号,例如注释应在正文中相对应的部分以上标的形式标注序号,注释每页重新编码。注释包括:(1)对学术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所做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2)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数据、公式、理论、观点等)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学术论文类注释可以不添加页码,著作类注释需要添加页码)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学术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集中列于文末,单独起页。参考文献序号用数字加方括号连续标注,例如[1]。参考文献是在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所有文献。参考文献不标注页码、不在正文中标注序号

二、注释著录方法

(一)引用书籍的基本格式为: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3-75页。

[]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0

(二)引用已刊发文章的基本格式为: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王保树:股份有限公司机关构造中的董事和董事会》,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110页。

[]欧中坦:《千方百计上京城:清朝的京控》,谢鹏程译,载高道蕴等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何海波:判决书上网》,载《法制日报》2000521日,第2版。

(三)引用网络文章的基本格式为:

汪波:《哈尔滨市政法机关正对宝马案认真调查复查》,载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1062/2289764.html20161218日访问。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会议 研究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载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5/17/content_4562304.htm20161218日访问。

赵耀彤:《一名基层法官眼里好律师的样子》,载微信公众号中国法律评论2018121访问

(四)引用学位论文的基本格式为:

李松锋:《游走在上帝与凯撒之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政教关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99

(五)引用法律文件的基本格式为:

《民法》第27条第2款第3

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第3条第2款。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2007711日发布。

(六)引用司法案例的基本格式为:

包郑照诉苍南县人民政府强制拆除房屋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1988)浙法民上字7号民事判决书。

陆红霞诉南通市发改委政府信息公开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5年第11期。

(七)引用英文报刊文章和书籍的基本格式为:

Charles A. Reich, The New Property, 73 Yale Law Journal ,p.733(1964).

William Alford, To Steal a Book is an Elegant Offense: IntellectualProperty Law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98.

)引用古籍的基本格式为:

① 《韩非子·有度》。


、注释的一般规范

(一)注释的基本要求

1. 区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论文写作引用他人观点、内容的,应区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必须打双引号,不得改变原文。间接引用不得打双引号,不得改变原意。

2. 使用注释应当必要和适度

学术写作应当尊重前人智力成果,方便读者查核论证资料。凡是涉及学术观点、法律文件、事件、案例、统计数据等,需要交代出处而又不便在正文中叙明的,应当予以注明。注意保持正文流畅,避免过度注释。节制使用原文引用除非必要,不大段引用原文。尽量避免一句多注或者连续一句一注。

3. 文献来源真实、相关、权威

确保引用文献的真实性。未经查核的文献不得引用。引用他人观点,不得曲解。所引文献应当与论证相关。同一问题有多种相关文献的,优先引用与论证最密切的文献。对相关问题的专题论述优于简单论及的文献。同一内容有多种文献来源的,应当选择权威文献。有纸质出版文献的,不引用网络、电视资料。同一文献有多个来源的,一般引用最初刊发的文献,不引用网络或者其他介质转载的文献;能够查找并阅读原初文献的外文、古籍,应当查找并引用原初文献,不使用转引。有修订再版的,一般引用修订后的版本,先前版本与论证主题更为密切相关的除外。

4. 注释信息准确、完整、简洁

已出版文献注释信息的内容,原则上从原文原著。书籍的作者、名称和出版信息(如“修订版”“增订版”“第×版”),以版权页为准。原文献的署名或者标题有错误的,先依原文,之后可以在适当位置注明。例如:

朱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故事》,载《比较法研究》19981期(引者注:此处“马歇尔”系“马伯里”之误)。

引用文献信息应当完整,包含被引文献的基本要素,尽量方便读者查核。标注文献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注释体例并结合文章主题、写作对象和论述需要酌定。在保证注释信息完整的前提下,注释信息的编排尽可能简洁、流畅。

(二)注释的一般格式

1. 注释信息的排版

注释内容采用页下脚注。注释符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圆圈标注。对论文作者的介绍、翻译作品的译者注,可以使用其他符号,以示区别。注释序数每页重新编码

2. 注释符号的位置

对全句的引用,注释符号置于句号、问号等标点之后。对句子部分内容的引用,注释符号置于该部分之后;对句中字词的直接引用,注释符号应当紧接引号,置于其他标点之前。例如:

在《行政诉讼法》起草过程中,关于受案范围问题曾有热烈的讨论。尽管多数学者主张概括规定法院应当受理的案件范围,以使受案范围尽量宽泛,立法最终采取了逐项列举的方式。比起此前各个单行法,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有所扩大,但与概括规定的主张还相距很远。

3. 引文的编排处理

为了节省篇幅,作者在原文引用时可以删除部分内容,删除的地方使用省略号;为了强调,作者在原文引用时可以对部分文字加上着重号或者变换字体;为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对引用内容可以用夹注的方式作出解释。删除、强调或者解释,应当清晰区分被引原文和作者评注,避免读者对引文原意产生误解。大段引用,或者有其他情况作者需要特别强调的,注释内容可以独立成段,变换字体,缩进编排。例如:

河南是全国行政诉讼大省,10年受案10.6万余件,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该省于19964月召开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会议:除各中院的院长、行政庭长和1995年行政诉讼、非诉行政案件收案双超百23个基层法院的一把手和三个大力支持行政审判工作的县委书记参加会议外(以之鼓励先进!),我们还让行政诉讼案件收案不足10件的14个基层法院的一把手参加会议(以之鞭策后进!)。在省院会议上,李道民院长(针对各地收案悬殊的状况)要求每个法院的领导都要认真查找一下原因,关键是从法院内部、从领导自身找原因;要认真反思一下,自己思想是否解放,是不是真正重视行政审判工作。

4. 文中图表的注释

对文中图表的来源或者内容的注释,可以采用页下注,也可以置于图表下面;置于图表下面的,不与其他注释连续编码。图表来自其他文献的,出处宜“图形来源”“图片来源”或者“表格来源”引出;图表数据来自其他文献、图表系作者自制的,出处宜以数据来源引出。如果对图表有不同性质的注释,可以按图表来源、图表整体注释、图表部分内容注释的顺序排列。

5. 文中夹注古籍

引用常见古籍经典中的语句,出处又相当简短的,可以在正文中使用夹注,以代替页下脚注。夹注一般只标书名和篇名,用中圆点连接,用圆括号括注,紧随引文之后。例如:

天神所具有的道德意志,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这也就是所谓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尚书·皋陶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泰誓》)。

6. 文中夹注外文

正文中提及的外国人名、地名和重要术语,读者不熟悉或者容易误解的,第一次出现时,在正文中夹注外文。例如:

自毕克尔(A.Bickel)提出司法审查反多数难题counter-majoritarian difficulty,该问题占据了美国宪法研究的中心,无数的笔墨花在对司法审查合法性的探讨上。

夹注外文不宜太多、篇幅不宜太长,以免妨害中文阅读。众所周知的外国人名、地名和术语,在论述中并不重要的术语,不夹注外文。人名、地名、术语涉及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在正文或者脚注中专门辨析、说明的,不使用夹注。较长句子不使用夹注。

7. 文中夹注页码

一般来说,不鼓励在一个篇章中频繁、密集引用同一文献。对特定书籍和文章的专门介绍、评论、商榷,确需多次引用的,可以在适当声明后,在正文相应位置用括号夹注页码。

8.引领词的用法

1“参见”和“见”

一般来说,概括引用可以使“参见”引领,直接引用原文用。由于引用原文通常使用引号,足以识别,可以省略引领词

2“又见”“另见”

同一文献有不同出处,需要互相印证的,可以写“又见”。正文中叙述一个观点,脚注援引该观点的出处,同时提及其他作者的相关文献,可以“另见”

3“转引自”

作者没有找到原初文献并予以核实,只是转引他人的,写“转引自”。作者已经查找、核实原文的,直接引用原文,不写转引自

4“载”

文章来源于期刊、报纸、网络以及来源于独立作品组成的文集,文献来源前标注

9标点符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的使用应当遵循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防止误用。以下是常见的误用:

1)混用标点符号与其他符号。例如,把单书名号〈〉写成尖括号<>,把短横线写成一字线,把中圆点·写成下角圆点.

2)混用中英文输入法。例如,把中文状态的下的逗号、引“”、括号(),与英文状态下的逗号,、引号“”、括号()混同使用。

3)不必要地使用标点符号。例如,在几个并列的书名号(如《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清华法学》法学家》)中间加顿号,在标示序数的括号[如(一)后面加顿号。

10. 同一注释包含多个文献

同一注释里包含多条同类文献的,一般按时间顺序排列,用分号隔开。例如:

马怀德主编: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胡建淼主编:行政诉讼法修改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杨小君主编:行政诉讼法问题研究与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莫于川主编:《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司法更给力》,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何海波等:《理想的行政诉讼法》,载《行政法学研究》2014年第2期。

同一注释里中外文文献混合排列的,结尾句号使用最后文献的语种。

参见沈岿:《制度变迁与法官的规则选择:立足刘燕文案的初步探索》,载《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ThomasKellogg,“CourageousExplorers”?EducationLitigationandJudicialInnovationinChina,20HarvardHumanRightsJournal1412007.

外文文献包含在一个句子中,整个句子属于中文句式的,结尾句号使用中文句号。例如:

“分离的领域”的经典论述,参见Bradwellv.Illionois,83U.S.130,1411892)。

11. 对文献的解释和评论

除了纯粹的解释性脚注,引用文献的脚注也可以适当夹带解释或者评论。

1)对文献内容的解释。例如:

R.v.PanelonTake-oversandMergers[1987]QB815.该案涉及对一个证券交易机构的司法审查。这个交易机构既非行政机关也没有法律授权,却行使规制和惩罚的职能。

2)提示类似研究或者相反观点。例如:

JeffreyE.Cohen,TheDynamicsofthe“RevolvingDoor”ontheFCC,30AmericanIndustryInfluenceinFederalRegulatoryAgencies,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1.

3)对文献整体的评论。例如:

这些意见没有公开,但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著作中,可以了解法院的基本立场。参见江必新主编: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行政诉讼法修改问题实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江必新:《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若干思考》,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李广宇、王振宇、梁凤云:《行政诉讼法修改应关注十大问题》,载《法律适用》2013年第3期。

一般不带引号、书名号。关键词之间留空格,或者用分号隔开。例如,不说最多跑一次、《行政许可法》,而直接说:

关键词:最多跑一次行政许可法行政审批改革服务行政

四、参考文献著录方法

   [1]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  

  [3] Charles A. Reich, The New Property, 73 Yale Law Journal 733, 737-38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