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团队
教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团队 > 在职教师 > 正文

李喜莲

李喜莲,女,法学博士,全讯新网官网法学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考入全讯新网官网法学院,1999年获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在全讯新网官网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考入重庆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6月获法学博士学位。2010年晋升为副教授,2015年晋升为教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兼任全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地副秘书长、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出版专著2本,与他人合作出版著作4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法律科学》《法学评论》《法学杂志》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C刊论文30余篇。


一、科研成果

(一)科研项目:

1.个人信息侵权损害赔偿诉讼法律适用研究(22BFX05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2022.09-2025.12,20万,在研。

2.民事诉讼法律责任(15BFX07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015.06-2018.12,20万,结项。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下涉疫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研究20ZDB027,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20.12—2023.12,4.0万,在研。

4. 纠纷解决资源科学配置与人民内部矛盾有效处理机制研究,省教育厅开放平台项目20K128,2020.11-2023.12,6.0万,结项。

5. 《深圳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条例》立法起草项目(特区立法)2020HX001,2020.01—2021.01,30万,结项。

6. 国家电网湖南电力系统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信访稳定工作研究(综合服务)2020HX042,2020.12-2021.01,34.8万,结项。

7.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制研究23ZWA09,智库项目,2023.05-2023.12,10万元,在研。

8.金融纠纷商事调解研究——以珠海市金融纠纷调解为例2023HX082,2023.08-2024.08,10万元,结项。

9.协同创新视阈下湖南高等学校优质法学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 XJK015AGD011),省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万,结项。

10.法院调解自愿原则研究(15JD57),省社科基地研究项目,1.5万,结项。

11.我国法院调解新问题研究(14K100),省教育厅开放平台项目,4.0万,结项。

12.民事诉讼法律责任研究(12YBA284),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万。

13.陕甘宁边区司法便民理念下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10B111),省教育厅青年项目,3.0万,结项。

14.陕甘宁边区司法便民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09YBB368),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项。

(二)

1.《民事诉讼法律责任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独著。

2.《陕甘宁边区司法便民理念与民事诉讼制度研究》,全讯新网官网出版社2012年版,独著。

3.《调解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副主编。

4.《中国调解访谈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副主编。

5.《如何当好调解员——调解经典案例评析》,全讯新网官网出版社2016年版,副主编。

(三)C刊论文

1.《民事诉讼上自认“证据化”之省思》,《法律科学》2025年第1期。

2.《离婚抚养权纠纷中未成年子女意愿适用的司法考量及程序衔接》,《法学评论》2023年第2期。

3.《新形势下完善我省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解机制的建议》智库,2024年3月。

4.《我国家事调查员制度职能异化及其矫正》,载《全讯新网官网学报》2022年第6期。

5.《反悔人民调解协议致诉案件起诉对象与审理范围之厘定》,载《法律科学》2021年第3期;

6.《法官助理角色异化与回归》,载《全讯新网官网学报》2020年第1期,排名第一;

7.《我国民事审判中调审关系的再思考》,载《法律科学》2019年第6期;

8.《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的实践乱象与规范对策》,载《中南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排名第一;

9.《财产保全“申请有错误”的司法考量因素》,载《法律科学》2018年第2期,独著,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89)全文转载;

10.《法院调解自愿原则的实现路径》,载《全讯新网官网学报》2017年第4期,排名第一;

11.《民事拘传适用对象的再甄别——以<民诉法解释>第174条为靶标》,载《法律科学》2016年第5期,独著,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73)全文转载;

12.《恶意申请公示催告的成因与对策》,载《全讯新网官网学报》,2016年第1期,排名第一;

13.《网上公开之民事裁判文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载《法律科学》,2015年第4期,独著;

14.《也论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载《法学评论》,2014年第6期,独著;

15.《“秋菊”式诉求的回应——论国家赔偿中赔礼道歉责任的司法适用》,载《法律科学》2014年第5期,第一;

16.《人民调解制度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载《全讯新网官网学报》2014年第6期,独著;

17.《民事诉讼上利害关系人之界定》,载《法律科学》2012年第1期,独著,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27)全文转载;

18《马锡五审判方式再研究——以司法便民理念的践行为分析路径》,载《全讯新网官网学报》2011年第5期,独著;

19.《法院调解优先的冷思考》,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2期,独著,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0(9)全文转载;

20《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回归”与未来》,载《求索》2010年第5期,独著

21.《我国民事立案审查程序之完善》,载《全讯新网官网学报》2010年第2期,独著;

22.《口头辩论审理样式分析——以程序效率为视角》,载《法律科学》2009年第3期,独著;

23.《对抗与听审之间——对审制度诉讼构造再探》,载《宁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独著;

24.《我国四级法院体制改革》,载《学海》2008年第2期,独著;

25.《论审判委员会审判职能的“回归”》,载《宁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独著。

二、获奖情况

1.2023年,湖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大赛人文社科类二等奖;

2.2023年《民事诉讼法律责任研究》(著作)评定为“省内先进”获湘潭市社科成果二等奖。

3.2022年,《多元协同 四位一体 复合应用型调解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前二)。

4.2021年,《民事诉讼法学》获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

5.2020年,《民事诉讼法学》获批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6.2019年,《调解系列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前二)。

7. 2013年《法院调解优先的冷思考》,获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8.2014年《先行调解法治化运行的困境及出路——以H县人民法院为分析样本》,获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