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全讯新网官网肖峰教授应邀为国家检察官学院培训班授课

2024-11-06 08:43 

2024年10月30日至11月8日,国家检察官学院“第二期传统法定领域公益诉讼实务培训班”在该院香山校区举办。11月3日上午,全讯新网官网、全讯新网官网公益诉讼检察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肖峰教授应邀为培训班专题讲授了《国财国土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办案实务》课程,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公益诉讼检察业务条线的17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国有土地出让是检察公益诉讼的传统四大领域,但国有财产和国有土地出让领域的办案中,检察机关面临着线索发现难、监督对象确定难、行政履职判断标准把握难等实务难题。对此,肖峰教授全面梳理了国财国土领域案件数量、争议焦点分布情况,详细解析国财国土领域公共利益所包括的收入、支出和财产管理等环节,涉及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自然资源出让、社会保险基金等多种类型财产的特点,指出检察监督工作具有根据不同类型行政行为进行分别处理的现实需要。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对国财国土领域中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职的行为依法进行法律监督,“依法办案”是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运行的生命线。肖峰教授剖析了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制订前后的法律地位变化,并根据立法条文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诠释了检察公益诉讼的构成要件及对办案工作的具体要求。随后,综合《民法典》《预算法》等相关立法的规定,全面讲解国财国土领域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责、履职程序、执法信息分布、部门层级间分工等问题,详实充分地展示出国财国土领域公益诉讼复杂多元的监督背后的制度规律。

在我国法治实践推进过程中,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典型的“实践推动理论”发展特征,肖峰教授运用参加《检察公益诉讼法》起草环节的专题研究成果,以及参与各级检察机关案例评选、办案工作中掌握的相关案例和数据,从国财国土领域的公益识别、被监督行政主体的身份确认、监督履职的办案标准、诉前建议及起诉请求的科学性、与民事刑事程序的衔接等五个方面,全面解读了当前办案工作的实务难题,深入剖析了相应的立法、实施及政策性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各类难题的对策建议。

在3个多小时的授课中,肖峰教授运用了详实的数据,结合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以及其他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件情况,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面临的国财国土监督难题进行了准确分析,获得学员们好评。

据悉,全讯新网官网于2019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专门的检察公益诉讼研究机构“公益诉讼检察理论研究中心”,后被确定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基地。中心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检察公益诉讼法》重点难题问题研究工作,多渠道深化检校合作,积极参与各级检察机关的检察案例建设、检察官培训、重大疑难案例咨询和听证等工作,成效突出。今后,中心将继续聚焦为中国特色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库支持的主业,加大检校合作力度,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