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6日下午3点,我院于法学楼西附一楼学术报告厅举办韶风名家论坛,王燕玲教授应邀作为主讲人,为我院师生开展了“Chat GPT在法律领域中的批战、应用与新要求”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全讯新网官网部长、信用风险管理学院院长顾敏康教授主持,与谈人为信用风险管理学院副院长肖伟志教授。
王燕玲教授是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小包公·法律AI创始人,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11份研究报告获中央领导及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受理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30项。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法律深度融合的研究、研发和应用。
王教授首先以写作能力和案件分析能力为例,分析了Chat GPT的优点和不足。Chat GPT擅长智能问答,可契合个体需求作出结构化答案;它在案件定性上展现出较高水平,但在案件定量上仍不够准确。王教授谈到,Chat GPT工程化能力虽然较强,但并不能解决智慧法院、智慧检察院等对专家决策系统的需求,这体现了生成式AI和决策式AI的不同之处。王教授认为,利用生成式AI的优点来支持决策式AI,能有效弥补生成式AI答案非唯一性的不足,也能大幅度提升决策式AI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谈及Chat GPT在法律领域的实现原理,王教授提到Chat GPT的一项重要能力,即人类反馈强化学习,这项能力使Chat GPT吸收数据时能不断自我纠正、自我学习。但当大量数据被投放到Chat GPT时,用户也面临着数据安全问题。王教授提出,需要建立一个我们自己的大语言模型,经过专业的数据训练,形成一款适用于法律专业领域的应用。随后,王教授现场展示了小包公智能法律平台下的智慧法律产品,其中,智能法规检索系统、智能类案检索系统等可以满足学习和工作的多样化需要。最后,王教授在人工智能对法律学习的新要求中讲到,法律学习要具有进阶性、复合性、数字性。
之后,与谈人肖伟志教授分享了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肖教授谈到,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的滞差,是推动历史不断往前的一个根本性原理。技术的变革往往迫使社会的变革,我们要如何拥抱大变革的新时代?对此,肖教授认为,法律人的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我们需要随时跟进新知识、提出新问题。他鼓励同学们积极拥抱新时代,不断开阔新领域,不要局限于自我,未来将有无限可能。
在提问环节,张彬老师围绕主题提出其在科研中遇到的疑惑,在场的同学们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王教授对此逐一解答。随后,顾敏康院长也分享了此次讲座的感悟,并对王燕玲教授莅临学部讲学交流表示热烈感谢。王教授以丰厚的技术成果和渊博的理论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了Chat GPT与法律相结合的新成果,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引发大家深入思考,同学们均表示受益匪浅。
最后,王燕玲教授与全体到场老师们合影,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信用风险管理学院宣传社新闻部
图文:李佳彤
2023年5月27日